随着零感AI引入平台化提示词,许多用户问:“全平台通用模式到底什么时候用?” 本篇将拆解四类典型场景:多平台复核、项目紧急处理、英文稿件、团队协同,帮助你在正确的时间调用通用提示词,避免误用导致成本增加或效果下降。
一、全平台通用模式是什么?
- 定位:一套兼顾知网、维普、万方、PaperPass、朱雀AI等平台规则的综合提示词,强调段落结构一致、术语保护、自然表达。
- 结构:包含
rewrite
、deai
、combo
三种模式,可按需选择。 - 语言:默认中文,可在处理面板切换为英文
en
,适合国际项目。
二、四类推荐场景
1. 多平台复核
在主平台(如知网)降 AI 后,用全平台模式快速复核,确保语言自然、结构一致。
- 操作:
1. 复制已经处理过的段落。 2. 切换平台为“全平台”,选择 deai
模式。 3. 运行后检查是否出现过度改写,如有可保留原句。
- 优势:降低交叉检测时出现意外高分的风险。
2. 紧急交稿
当客户要求当日完成“知网+维普+万方”三份报告时,可先用全平台模式打底,再针对各平台微调。
- 操作建议:
- 使用 combo
模式,快速统一文本风格。 - 在备注写明“下一步需进入知网/维普专属提示词核查”。 - 利用进度快照追踪紧急任务。
3. 英文稿件
许多国际期刊尚未接入中文平台,但仍对 AI 痕迹敏感。
- 操作:
- 切换语言为 en
,使用 rewrite+deai 两步。 - 手动补充引用、术语解释,保持学术性。
- 延伸:配合《零感AI英文稿件降AI指南》完善写作。
4. 团队初筛
在批量处理前,利用全平台模式快速筛查哪些段落风险最高。
- 操作:
- 批量上传段落,使用 deai
模式。 - 根据差异稿标记重点问题,随后交由平台专人处理。
三、避免误用的提醒
- 不要直接替代平台提示词:全平台模式适合复核或应急,不建议作为唯一处理手段。
- 注意术语锁定:默认不会附带各平台术语模板,需手动导入。
- 留痕明确:在历史记录备注“使用全平台模式”,便于日后回溯。
- 积分规划:复核阶段可合并段落处理,避免重复扣费。
四、搭配使用的工具
- 配置巡检脚本:
npm run config:check
确认默认平台配置无误。 - 移动端弹窗:紧急情况下,导师可在手机端快速切换到全平台模式。
- CloudBase 快照:记录每次复核操作,方便审计。
五、示例流程图(多平台交付)
- 知网处理 → 选择“知网”提示词,完成 rewrite + 人工补写。
- 全平台复核 → 切换至全平台
deai
,确保自然度。 - 维普微调 → 处理教学案例段落,补充课堂记录。
- 万方校验 → 检查实验数据描述,补充日志。
- 资料打包 → 差异稿、快照、检测报告统一归档。
六、常见问题 FAQ
- 全平台模式能否自定义? 可以复制默认提示词,作为团队模板存入共享库。
- 英文与中文可以同时处理吗? 推荐分开操作,避免语言混杂。
- API 如何调用? 传入
platformId=all-platforms
即可,其他参数与单平台一致。
通过这篇指南,你可以清晰回答同事和客户:“什么时候用全平台?有什么注意事项?如何与单个平台配合?” 现在就打开零感AI体验全平台模式,构建更稳健的降 AI 流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