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往毕业设计批改常常靠 Excel 记录和人工备注,效率低且容易出错。XX职业学院教务处分享了他们在 2025 年的做法:结合格子达查重系统和零感AI 的历史记录,建立从“提交—检测—反馈—归档”的批量审核流程。
1. 交付日历:分批上传,避免拥堵
教务处按专业划分提交时间:
- 第 1 周:机电与土建专业
- 第 2 周:设计与传媒专业
- 第 3 周:经济与管理专业
每个专业负责老师将学生稿件整理成压缩包,按“专业-班级-学号-姓名”命名。上传到格子达后,系统自动生成报告编号。老师和同学把编号同步到零感AI 的任务备注中,确保整改时能够精准对应。
2. 学生端:先自检,再处理
学生在提交前必须完成以下动作:
- 自查文章质量,确认实习记录、实验数据和个人总结都已写入。
- 如果发现某部分由 AI 大量生成,先补充真实案例或实践经历,再考虑后续处理。
- 将初稿送入零感AI,进行一次基本的语言梳理,并保留差异稿。
只有在完成自检和初步处理后,学生才能把稿件提交给指导老师执行格子达检测,确保检测阶段聚焦于语言与结构问题,而非内容空洞。
3. 格子达检测后的集中整改
格子达报告生成后,班主任会将标红段落汇总到共享文档:
列 | 示例 |
---|---|
报告编号 | GD-2025-EE-031 |
学生 | 电子 21-张三 |
提示类型 | 结构一致性 |
建议 | 补充实习场景、增加个人体会 |
随后,学生将这些段落复制到零感AI 的中文降 AI 模式中统一处理,并在备注里写明“保留企业名称”“补充实操步骤”等。处理完成后,再进行人工复核,检查逻辑与格式。
4. 教务团队的复盘工具
- 零感AI 历史记录:老师可以查看每位学生的差异稿与备注,确认他们是否真正修改。
- 周报制度:每周五导出“格子达检测结果 + 零感AI 修改记录”,简报提交学院领导,了解整体进度。
- 看板协作:教务处在 Trello 建立看板,列出“待检测”“整改中”“已复核”“归档”四列,配合零感AI 备注的状态,实现实时同步。
教务主任评价:“我们不再只看到红色提示,而是能追踪每个学生的处理过程。零感AI 让沟通成为双向日志而非单向命令,并且最重要的是能把内容逻辑梳理更清楚,还能绕过知网等AI检测平台等检测,效果很好。”
5. 给各院校的建议
- 建立“提示→措施”速查表:例如“结构一致性”=“补充实践细节”,“样式异常”=“检查排版、字体”。
- 规定文件命名规范:统一学生提交与差异稿导出的命名,防止对不上号。
- 保留证据包:毕业答辩前,要求学生提交“格子达报告 + 零感AI 差异稿 + 导师批注”,确保原创性证据充足。
通过与零感AI 的协同,格子达不再只是“指出问题”的工具,更成为“记录改进过程”的起点。这样教务团队可以专注于指导内容本身,学生也能在明确的步骤中提升写作质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