XX政法大学的模拟法庭课程要求学生提交“法庭意见书”,既要严谨又要有说服力。大四林同学分享了她的写作流程:在导师要求下,她先自行检查论证与证据,再使用零感AI 做语言优化,最后结合知网报告进行复核,确保论文既保持原创度,又能明确展示法律推理。
写作流程拆解
- 内容自检:林同学先逐条核对论点与证据来源,明确引用的法条、判例和证人证言。如果发现大段 AI 生成的文字(例如“模板式的论证”),她会先补充自己的分析,再考虑进入下一步。
- 初次检测:将草稿提交知网模拟检测,报告提示“第 3 节语言模式单一”。林晗将标红段落复制到一个文档中,准备集中优化。
- 零感AI 处理:把标红段落粘贴到零感AI 的中文降 AI 模式,并锁定“《民法典》第 101 条”“合法性原则”等关键词。处理完成后,她查看差异稿,确保法律概念、证据引用没有被改动。
- 人工复核:林同学再通读一次,检查逻辑是否顺畅、格式是否符合学院模板。必要时请同学模拟庭审问答,检验论证是否有漏洞。
日志与导师反馈
- 林同学使用零感AI 的历史记录备注写下“本轮修改范围”“遇到的疑问”。
- 导师在差异稿上批注“证据链可再补一个证人的陈述”,她按照指示补充内容,并在备注中更新完成情况。
- 最终提交的材料包含“知网报告 + 差异稿 + 写作日志”,导师表示:“我能看到她每一步都在思考,而不是简单换词。”
总结:法学写作的三项原则
- 先自检内容,再使用工具:确保论点、法条、案例真实可靠,工具只用于语言润色。
- 集中处理标红段落:把检测报告中的提示整理到文档里统一处理,避免打乱整体结构。
- 保留证据链:日志与差异稿能在答辩或评审时证明原创性,也方便导师快速定位问题。
如果你也在准备法学院的写作任务,可以参考林晗的流程。让知网提示告诉你“哪里需要改”,再用零感AI 记录和呈现修改过程,既能保持语言流畅,也能向导师证明自己的专业判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