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户案例 · 学术写作 · 降AI流程

医学论文降AI案例:临床数据如何安全处理

介绍三甲医院科研团队如何在零感AI 辅助下处理病例讨论,既控制 AI 率,又通过伦理与隐私审查。

1分钟

项目背景

科研组既要在 30 天内完成期刊投稿,又要满足医院伦理审查对数据安全的要求,同时就算是自己写的AI率也会较高,所以急需对内容进行降AI,也要保证数据安全。他们设计了以下流程:

1. 数据脱敏和版本管理

2. 语言优化与术语保护

3. 人工复核与伦理审查资料

4. 结果与反馈

| 指标 | 初稿 | 提交前 | | --- | --- | --- | | GPTZero 风险分 | 86% | 14% | | 万方语境提示 | 8 条 | 1 条 | | 伦理审查意见 | 6 个补充点 | 全部通过 |

伦理委员表示:“我们看到完整的改稿记录,知道作者在保护隐私与保持学术严谨方面做了努力。”期刊审稿人也在意见中提到,病例描述“细致而自然”。

5. 小组总结出的可复用流程

  1. 先自检再处理:初次通读稿件,补齐临床数据与个人观察,再使用零感AI 进行语言优化。
  2. 集中处理风险段落:将检测报告标红内容整理在文档中批量处理,防止全文结构被破坏。
  3. 持续记录:每轮修改都导出差异稿与备注,在零感AI 历史记录里形成“审稿日志”。
  4. 备份证据包:提交前保存“脱敏说明 + 差异稿 + 预检报告 + 审稿回复”,方便日后答辩或期刊补件。

这套流程让科研团队既符合医学专业标准,又具备对外说明的底气。若你的研究也涉及敏感数据,不妨借鉴:先强化内容,再借助零感AI 完成语言重构和降AI效果,让 AI 检测与伦理审查都更顺利。

用户案例学术写作降AI流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