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需要完整流程?
高校的知网 AI 模块、维普 AI 检测都要求提交前先自检。只靠一次降 AI 无法保证通过,我们需要建立 检测 → 处理 → 复检 → 导出 的闭环流程。
Step 1:准备稿件并获取初始 AI 率
- 登录零感AI主页,点击「开始使用」。
- 选择 降AI模式,上传章节或粘贴文本。
- 目前会自动进行「术语锁定」,例如“Transformer”“随机森林”。
- 在平台先检测或人工先调整下文本。
提示:若原文包含大量空行或脚注,建议先整理格式,避免检测误判。
Step 2:执行降AI处理
- 选择「降AI」并保持默认的“自然表达”风格强度。
- 启用「逻辑梳理」选项,获取机器建议的人类表达结构。
- 点击开始处理,平均 5000 字在 1 分钟内完成。
- 处理结束后查看「差异对比」,确认术语、数字是否保持一致。
Step 3:复检与人工微调
- 使用零感AI的「再次预检测」确认降幅。建议目标 AI 率 ≤ 15%。
- 针对仍有高风险提示的段落,手动调整句式或补充案例。
- 若是论文场景,核对引用格式与参考文献,确保未被删除。
Step 4:导出并提交
- 点击「下载处理结果」,选择
docx
或txt
。 - 在历史记录中为任务添加备注(例如“终稿-9月28日”),方便追踪。
- 最后在学校提供的知网/维普模拟系统完成复检,并保存报告。
常见误区排查
- 仅一次处理就提交:建议至少完成两轮预检测,确保关键章节稳定。
- 忽略术语锁定:导致专业词被改动,影响论文逻辑。
- 未检查段落结构:输入几段就应该输出几段,保持与原文一致。
进阶效率技巧
- 使用「批量处理」(默认会使用,无需勾选,提高长文本处理速度和处理质量)上传多个章节,系统会自动切分并排队执行。
- 激活「提醒我完成」功能,处理结束会通过站内通知提示。
- 将常用术语列表保存为模板,之后一键应用到任何任务。
通过以上四步,零感AI可以在 10 分钟内帮助你完成从检测到交稿的闭环,显著降低复查压力。